深根USR計畫 拜訪九讚頭等場域

參與回饋社會暨關心在地脈動,是大學生求學過程中應有的態度更是投入USR計畫的首部曲;本校「S+M+ART跨學科與創客藝術在地智慧活氧計畫」,共同主持人藝術與設計學系施富錡、李允文老師,以陶藝、木藝融合在地文化,將以創意發想貼近人心作品,並鼓勵學生全程參加研創與共生,以現地觀察、結合在地、開設工作坊等模式,為橫山鄉九鑽頭車站、大山北月等處,增添如彩虹般的繽紛。
暑假三伏天不畏酷熱,施富錡與李允文老師率十餘位同學,8/29日首先至新竹縣橫山鄉九鑽頭車站,參觀該站獨特的文青式的實驗廚房與九讚頭青年基地,而這個地方亦是之前清大與科技部人社計畫的基地之一,透過施富錡師的講解與說明,將結合此次計畫的藝術交流與在地文化獨特性,實施碰撞式研討,期找出癥結與在地脈絡,延伸出專屬九鑽頭血脈的陶藝或木藝,讓此青年基地更具在地張力。
第二站抵達「晌午板食」品嚐在地食材、精緻輕食,負責人陳宜偲,她原本也是北漂一族,在台北的廣告與媒體公司上班,時常思考著橫山家鄉一些傳統客家的美好事物,因此在一次機會中,毅然決然返鄉向自己的 “阿婆”(意指奶奶),學習製作客家板食,並運用那些年在台北工作時的品牌與經營經驗加上成為清大計畫的夥伴後,實踐了自己創業的夢想,成立了「晌午板食」,更是青年回鄉創業典範!
第三站則由莊先生親自簡報說明此「場域」的前世今生及在地植物,他如何將大山背深山間,蘊藏日據時代遺留的廢棄小學重返天堂,這的一草一木,他與團隊胼手胝足地創建出大山北月,以環境清幽、創意共享、在地食材運用,擄獲全台各地好山人士青睞;而同學們要將這感動的力量,轉化成火紅討喜的藝品,藉由陶藝、木藝工作坊埋下種籽,為此開闢更具藝術性的空間,讓造訪者多那份驚奇與在地認同,讓大學生的參與如倒吃甘蔗般,日益甘美共榮共好。不僅同學知曉「三寶柑」的故事,莊學長更跳脫光鮮外表、狂潮遊客的冠冕堂皇,以背後艱辛創業所面對的窒礙及貴人的相助為題,誠心的與師長學弟妹交流,更感謝「S+M+ART活氧計畫」,願意舟車勞頓的到此播種藝術,相信再不久這工作坊與陶藝、木藝創意空間,不僅是大山北月的亮點,而是新竹縣橫山鄉的「打卡」景點。